Chinese | English  
法学院
  教研7组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教研7组 > 正文

李倩

发布时间: 2016-12-10     来源:    点击量:

姓名:李倩

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件:qianli_law@tju.edu.cn

研究方向:刑事法学、证据法学、德国刑事法学


【教育与工作经历】

                                         

时间

单位专业

学位/职务

2004.9-2007.7

北京大学   法学院

硕士

2004.9-2008.1

北京大学  德国研究中心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

德国社会与文化硕士

2006.9-2007.8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法学院

硕士

2007.1-2007.5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事务、人权与人道救助委员会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in

2009.1-2015.6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法学院

博士(刑事法学)

2014.8-2015.12

德国Bottermann :: Khorrami法律咨询服务公司

助理

2016-至今

天津大学法学院

讲师、副教授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论商业登记制度——以大陆新《公司法》、台湾地区、德国为基点》, 载《法学杂志》(增刊)2006年总157

[2] 《德国证据禁止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载《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 《德国刑事诉讼证据禁止理论问题》, 载《中外法学》(CLSCI20081

[4] 《德国刑事诉讼法证据禁止制度类型分析》,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

[5] 《德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的新发展——从两个案例出发》, 载《证据科学》20102

[6] 《李庄案与刑事辩护-考察德国刑事辩护人与被告人的关系》, 载《政法学刊》201012月

[7]  “中断医疗型”安乐死在德国的刑法教义学考察》, 载《北方法学》2017年第5期(CSSCI扩展版-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1712月《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8] 《德国刑事诉讼快速审理程序及借鉴》,载《法律适用》2017年第19期(CSSCI扩展版)

[9] 《公民的责任》(译文),载《目的与体系,古典哲学基础上的德国刑法学新思考》,米夏埃尔·帕夫利克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

[10] (外文出版)《Die Evolutionsforschung von dem Straftataufbau(犯罪构造的进化论)》,《刑法文集:作为体系的刑法科学与立法》,in : FS für Klaus Rogall zum 70. GeburtstagDuncker & Humblot 2018

[11] 《论刑事速裁程序使用范围的限缩》,载《天大:中国司法论坛》2018年10月论文集(获《天大中国司法论坛》优秀奖)

[12] 刑法分论中客观归责问题思考》(译文),载《当代德国刑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9年第3卷

[13] 《德国刑事政策的当前形势》(译文),载《刑事法评论》(CSSCI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42卷,201912月

[14] 《德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载比较法研究》(CLSCI2019年第2期

[15] 《诉讼分流背景下刑事速裁程序评判》,载《中外法学》(CLSCI2020年第1期

[16] 《德国认罪协商制度的历史嬗变和当代发展》,载《比较法研究》(CLSCI2020年第2期

[17] 《王某受贿案——无所不能的讯问录音录像》,载《燕大法学教室》2021年12月第4期

[18自动驾驶下生产商的刑事责任》(译文),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CSSCI扩展版)2021年第3期

[19] 《认罪认罚之普通审案件的庭审模式》,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23年4月,第54卷第2期

[20] 《刑事侦查行为的启动及适用冲突的解决——以警察干预为视角》,载《当代法学》(CL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23年第6期《公安学》(双月刊)全文转载)2023年第4期

[21] 同一数据在诉讼程序转化后的使用限制及证成》,载《环球法律评论》CLSCI2024年第4期

【代表性专著】

[1] 《五险一金操作小全书》(独著),20101,法律出版社

[2] 《侵权责任法操作小全书》(独著),20107,法律出版社

[3] 外文专著(德语)《Das Beweisverbot des §252 StPO》,2015年汉堡Dr. Kovac 出版社:S.207, 被联邦德国最高法院刑事大审判庭2016年7月15号判决 (BGH, Beschluss vom 15. Juli 2016 - GSSt 1/16 - LG Koeln)引用采纳。

【承担科研项目】

· 主持课题情况:

[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刑事速裁程序的域外经验与中国探索——以速裁程序在天津的试点为参考》(20168-20178月)主持人

[2] 201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中美德刑事审前分流构造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主持人

[3]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法治视野下侦查行为的起点问题和法律边界研究》(2019年7月-2022年6月)主持人

[4] 2020年天津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刑事诉讼法学科案例库建设主持人

[5] 2018、2020、2023天津大学自主创新课题主持人

· 参与课题情况:

[1] 天津市人大内司委和团市委召集项目:《天津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实施一年后立法评估(201511-20161月)

[2]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子课题二《德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201611-202111月)

【所获奖项】

[1] 2006-2007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奖学金

[2] 2009-2014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士研究生学术奖学金

[3] 2010年度中国驻德大使馆颁发——第一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4] 《安乐死在德国的适用——病人自我决定权、法庭许可的必要性》,2015年第一届中欧卫生法国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清华大学、中欧法学院联合主办)

[5] 2023年12月《诉讼分流背景下刑事速裁程序评判》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