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尹卓扬)2025年8月,天津大学法学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于亮副教授在国际科学权威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Governance of Cross-border Genomic Data Sharing through a Human Rights Approach”(《基于人权路径的基因组学数据跨境分享治理机制》)。该文提出了规制基因组学数据跨境流动的创新路径和监管原则,通过创新人权法原则与规则,设计出平衡科研自由与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新型数据治理模式,修复了数据治理领域传统话语体系的不足,有力批判了西方国家对我生命科学行业采取的歧视性做法,从国际法角度揭示出美国“数据断流”措施的违法性,提出应对策略。该文为倡导开放科学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话语体系,搭建起科学家、法学家、政策制定者与产业界之间的跨领域对话平台。
《自然-遗传学》是遗传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是Nature旗下重要子刊,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此次,我院于亮副教授等专家发表的研究成果是我国法学界在高水平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尝试与创新。该成果第一作者是于亮副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共同第一作者是冯若涵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讯作者有彭耀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资助与支持。
天津大学法学院自2015年复建以来,深耕交叉学科研究,积极探索新工科与新法科的深度融合,在国际科技治理、生命科学与法治领域谋篇布局,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天大特色的法学研究新格局。此次,天津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攻坚克难,在《自然-遗传学》成功发表文章,是学院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有组织科研的成功范例。未来,天津大学法学院将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在新工科与新法科交叉研究方面发力,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科技强国提供法治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