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鼎儿、迟璐、吕诗雨、庄渊智 )2020年6月20日上午8时30分至12时,天津大学法学院举办“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卫生法治理论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国际卫生法治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共有七十余位嘉宾通过线上方式参会。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致辞。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五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他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孙院长认为,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激烈交锋的时代,法学研究者特别是国际法学者应当勇挑重担,对国际法基础理论、我国参与国际法治的经验与教训、国际卫生法治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和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理论。
主题研讨第一阶段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安宁副教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宋杰教授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新冠疫情中有关主体对中国提起的诉讼。宋杰认为,我国应当认真分析法律问题,积极应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国际斗争经验,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白佳玉教授从后疫情时代的海洋健康问题、海上安全与安保、国际公共卫生法治现状和挑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柳华文研究员认为,中国应当重视与疫情相关的诉讼问题,同时要警惕滥诉问题。柳华文指出,疫情期间根据国际人权法可对人权进行合理地限制与克减,但要把科学战疫作为基础,将依法战疫作为基本路径。
天津大学法学院王蕾凡老师从“基因编辑事件”切入,探讨了伦理委员会在未来国际卫生合作中的作用,并对制度设计进行展望。
主题研讨第二阶段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吕斯轩老师主持。
厦门大学蔡从燕教授探讨了国际法“国际调查”程序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理论争议,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廖凡研究员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公共卫生合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北京大学陈一峰副教授介绍了国际卫生条例的发展历程,并对国际卫生法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复旦大学刘宝教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在国际卫生治理方面的运行机理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治理机制进行展望。
天津大学于亮副教授探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国际法意义,分析了我国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参与国际卫生合作的基本原则。
嘉宾发言结束后,天津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杨欢主持了闭幕环节。他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再次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天津大学法学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