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法学院
  教研7组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教研7组 > 正文

孙皓

发布时间: 2017-04-24     来源:    点击量:

25E40

姓名:孙皓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shruc@163.com

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开设课程:刑事诉讼法学专题、司法制度概论、刑事诉讼法学案例研讨、模拟法庭训练


【教育与工作经历】


时间

单位专业

学位/职务

2004—200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

法学学士

2008—20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

法学硕士

2010—201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法学)

法学博士

2013—2017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助理

2017—2018

天津大学法学院

讲师

2018—2020

天津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院聘)

2020年至今

天津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学术/社会兼职】

[1]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2]中国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

[3]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理事;

[4]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5]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

[6]天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家人才库成员;

[7]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听证员。

【代表性学术论文】

[1]《死刑裁量的程序范式构想》,载《环球法律评论》2023年第5期(CLSCI期刊);

[2]《从检察听证到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载《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CLSCI期刊);

[3]《刑事诉讼标的识别新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6期(CLSCI期刊);

[4]《量刑建议的“高采纳率”误区》,载《中外法学》2021年第6期(CLSCI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22年第4期转载);

[5]《僵化与恣意之间:刑事司法决策的经验尺度》,载《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CLSCI期刊);

[6]《关于刑事当庭宣判的逆向反思》,载《当代法学》2020年第2期(CLSCI期刊);

[7]《论反科层的科层制——基于S市检察员额选任的实证分析》,载《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CLSCI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9年第1期转载);

[8]《司法文牍主义与开庭日——关于刑事办案模式的实验性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CLSCI期刊);

[9]《论非典型性无罪——以S市近五年生效无罪判决案件为研究样本》,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CSSCI期刊);

[10]《论公诉权运行的机械性逻辑》,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5期(CLSCI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8年第1期转载);

[11]《论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化”误区》,载《当代法学》2017年第4期(CSSCI期刊);

[12]《论检察权配置的自缚性》,载《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6期(CLSCI期刊);

[13]《论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问题的证明责任分配》,载《法学杂志》2017年第1期(CSSCI期刊);

[14]《检察官权力清单的去行政化设计及悖反》,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CSSCI期刊);

[15]《论看守所管理体制的变革路径》,载《人大法律评论》2017年卷第1辑(CSSCI集刊);

[16]《保全、没收与分配:针对财产权的刑事程序架构》,载《财经法学》2021年第4期(CSSCI扩展版期刊);

[1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本土化》,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年第4期;

[18]《破解刑事执行检察的“达芬奇密码”》,载《法制日报》2019年6月25日,第9版(《检察日报》2019年8月17日第3版转载);

[19]《提高公诉案件办理质量的路径选择》(第二作者),载《人民检察》2017年第20期;

[20]《看守所的教育矫治功能分析》,载《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CSSCI期刊);

[21]《看守所在押人员权利待遇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CSSCI期刊);

[22]《论新刑诉法中看守所的预防刑讯功能》,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6期(CSSCI扩展版期刊);

[23]《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比较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期刊);

[24]《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调研报告》(第二作者),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CSSCI扩展版期刊,《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25]《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第三作者),载《证据科学》2011年第4期;

[26]《两个证据规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侧重于三项规定的研究》(第三作者),载《证据科学》2012年第1期;

[27]《论警务投诉机制中的公民参与》,载《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28]《谈刑事诉讼中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审查判断》,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9]《论诉讼制度改革之十大关系》,载胡卫列、韩大元主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检察工作发展》,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年版;

[30]《证明责任分配不存在阿喀琉斯之踵》,载《检察日报》2014年7月22日,第3版;

[31]《新刑诉法实施在即,看守所条例修法势在必行》,载《法制日报》2012年12月26日,第12版;

[32]《看守所立法:从“配角”到“主角”》,载《法制日报》2012年2月29日,第11版;

[33]《在押人员不能离开投诉机制》,载《法制日报》2011年1月12日,第11版。

【代表性著作】

[1]独著:《看守所规范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合著:《看守所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3]合著:《司法精神病鉴定刑事立法与实务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4]参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自2021年起);

[5]参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法律出版社(自2020年起);

[6]参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指导用书》,法律出版社(自2022年起);

[7]参编:《刑事诉讼法新制度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8]参编:《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9]参编:《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径:程序制裁、羁押场所的预防与警察讯问技巧的提升》,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10]参编:《中国2010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少捕慎押背景下监视居住功能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BFX173),主持人;

[2]中国法学会2017年青年调研项目:“刑事当庭宣判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LS【2017】Y06),主持人;

[2]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检察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无罪判决案件中的公诉质量评价”(项目编号:GJ2017C24),主持人;

[3]2019年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自主性与有效性:刑事司法改造的双重目标”,主持人;

[4]2022年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程序法理与体系建构”,主持人;

[5]科技部重大委托项目:“科研诚信立法”,主要参与人;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罪犯权利保障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6JJD820016),主要参与人;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对质为中心的刑事法庭调查规程研究”(项目编号:20BFX093)),主要参与人;

[8]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检察改革十年成就述评”,主要参加人。

【所获奖项】

[1]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

[3]2016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第三届中国行为法学会 “天大·中国司法论坛”一等奖;

[5]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优秀奖;

[6]2018年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

[7]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

[8]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二等奖;

[9]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

[10]2018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1]第一届“证据法学论坛”二等奖;

[12]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13]2022年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14]2021、2022、2023年天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15]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成员;

[16]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团队成员。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