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高强 摄影赵梓晟)2025年4月19日下午,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暨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10周年系列活动“法学论文写作与时间管理”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23教学楼108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德法学院院长谢立斌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管虹以及熊文钊教授、王建学教授、董妍副教授、李倩副教授、赵文冰老师、张斯琦老师等百余名师生出席。活动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漫路主持。
管虹书记代表天津大学法学院致欢迎辞。管虹书记首先对校友谢立斌教授回到母校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她详细介绍了谢立斌教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谢立斌教授在学术领域深耕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宪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管虹书记深情回顾了谢立斌教授在天津大学的求学经历,并指出今年是天津大学创办130周年,同时也是法学院复建10周年,谢立斌教授的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母校的回馈,也是对北洋法科精神的传承。
谢立斌教授的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围绕论文写作展开,谢教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选题应致力于解决问题或发展、完善相关理论。学生可以从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或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做法中挖掘选题。他建议学生先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初步选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同时,选题应有问题意识和原创性,学生应首先掌握教科书与论文两种写作体例的差别,尤其是它们在写作目的上的不同之处。接着,他详细讲解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强调文献的重要性。在构思方面,他提醒大家应避免将论文写成工作报告,要有清晰的线索和连贯的上下级标题。他还分享了如何分解论题、设置各级标题以及运用推理方法进行论证。在初稿写作阶段,他建议将思考诉诸纸面,再进行梳理整合,不要在初稿阶段追求完美。在论文修改阶段,谢教授引用了戴尔和格雷夫斯的观点,强调好的写作就是重写,并指出,论文修改应遵循由难到易的原则,建议依次从框架、内容、语言、格式和脚注入手。
后半部分则聚焦于时间管理。谢教授指出,要想赢得时间,可以先记录自己的时间支出并进行反思,然后采取提前计划、善于拒绝、委托他人和提高效率等对策节约时间。在状态调整方面,他分享了身体管理、情绪管理和专注力管理的方法。身体管理包括均衡饮食、科学锻炼和规律作息;情绪管理要追求积极兴趣并应对消极情绪;专注力管理则推荐采用番茄工作法进行自我激励,屏蔽干扰。在日程安排方面,他从分类事项、安排原则和日程形式三个维度展开。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需对可以事后处理的事项、待办的事项、可以委托他人的事项和需要亲自处理的事项进行分类,并利用便利贴、事项清单、电子日程等辅助工具。在处理事情时,需要珍惜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每段时间的安排应留有余地,并严格限定时间,争取做到一时一事。最后,他探讨了克服拖延的方法,包括调整认知、固定时间、细化任务和设置截止日期等。
同学们围绕“宪法如何提供实质性的知识贡献”“如何权衡选题的大小”“如何做到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平衡”“文献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寻找创新点”等问题进行了提问。谢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随后,熊文钊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与谈。他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经历指出,时间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应确立每年的总体目标,然后细化为每月、每周的具体规划。在阅读层面,学生应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并做好记录。在论文撰写方面,学生应注意在行文时聚焦论文主线,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努力做到学术创新。
最后,管虹书记代表法学院向谢立斌教授赠送纪念品,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管虹书记再次表达了对谢立斌教授的感谢,她指出,谢教授的讲座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希望同学们以优秀校友为榜样,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洋法律大讲堂“法学论文写作与时间管理”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