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尹卓扬)2025年4月10日,《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学术研讨会在法学院330会议室举行。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张恒山卓越教授、田亦尧副教授、李春晖副教授、杨梦莎副教授、杨欣老师,以及本硕博学生代表出席活动。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刘晓艳、尹伟老师莅临指导。法学院院长助理薛杨教授主持会议。

孙佑海指出,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分析“关税战”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系列举措应对当前及潜在的风险,包括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来打破高端技术壁垒,寻找产业新赛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维护我国核心利益,深化外交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等。作为法学领域研究人员,应当思考法律博弈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的作用,加强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研判,为我国预测地缘政治发展趋势、维护领土主权、扩大资源开发、以及外交谈判中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助力提升我国公民国家安全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具备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的专业人才。

张恒山表示,美国政府推动“关税战”意在遏制我国发展势头,同时促进制造业回流,强化其工业化建设。这将使世界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国际秩序面临重构。为了缓解贸易市场萎缩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有必要预测各国对策及事态走势,提出更多切实可靠的法学对策,包括通过优化分配制度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内大循环以消化内部生产力,尽可能实现市场占有率和对外贸易利润率的同步提升,从而避免、应对美国对我国的“经济孤立”。

田亦尧认为,此次美国政府发起的对等关税是对全球国际经济原秩序的破坏,也撕下了其渗透所谓普世学说时的虚伪面纱。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域下看待此次事件。法学研究者应当落实中央对总体国家安全和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从突破壁垒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角度考虑制度设计,聚焦环境资源法治领域,如推动重大战略资源的调查、勘探开发的制度设计来突破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制度来保障国土空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等。

李春晖表示,知识产权在中美贸易战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干预商业秘密和各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能够实现对生产活动的控制,因此美国政府不止一次以知识产权为抓手来建立所谓的“小院高墙”,从而把技术留在美国。当前的“关税战”意在让产业回流美国,与其对知识产权的不当控制相辅相成。尽管有关制度在国际上面临挑战与践踏,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在国内运用法治力量来保护知识产权是内生发展需求,保护和激励创新的法治目标依然值得坚守,同时我国要对一切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争做世界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杨梦莎指出,当前“美国第一”经贸政策引发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这是美国自2018年以来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追求美国本土供应链安全、与中国“断链脱钩”战略目的的延续和再升级,不仅严重破坏了中美正常经贸关系,更动摇了自由贸易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根基。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行径,除保持与美国在外交途径的平等对话外,建议我国坚守多边主义立场,积极运用国际法原则和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予以应对,并引导我国企业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杨欣提出,要深入分析近期中美关税贸易战的本质以及美国政府的目的,美国关税政策与其国内政治形势有显著关联,我们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脱钩,乃至从贸易战、关税战发展为金融战、货币战,甚至是“全面冷战”态势做好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反制措施的设计实施也需要考虑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争取“以打促谈”,进一步争取我国贸易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优化分配制度等方式稳定国内经济形势,避免影响到广大公民的正常生活。

学生代表刘开莹、郑家豪、周一、孙华岭等围绕国际博弈中的舆论影响、促进消费的具体举措、AI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创新等问题与专家老师们展开深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