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法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精神

发布时间: 2025-10-09     来源:    点击量:

10月3日上午,天津大学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七教330会议室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精神。

管虹书记领学了回信内容,传达了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校党委专题学习会议精神。中心组成员分享学习体会。孙佑海院长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天津大学法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创设之始就设有律例学门,即现在的法学专业。法学学科创设以来培养了张太雷、王宠惠、徐谟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高校法学院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法学理论创新,不能做西方法学理论的搬运工。当前,要根据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把培养优秀涉外法治人才置于重要地位。法学教育要特别注重立德树人,使培养出来的法治人才不仅具有精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能力,还要有优良的品德。我们法学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和激励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前进。在教学科研领域,我们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推进法学学科和工科的交叉教学和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法治人才的同时,不断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管虹书记说,在建校13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天大师生的回信,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提高法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所需、地方所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科研、管理全过程和全方位,为加快一流法学学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杨健副院长说,我们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引领,以“兴学强国”作为未来发展的定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与天津大学 “兴学强国” 基因深度契合。天津大学法学院不能局限于传统法学学科的发展路径,而要立足学校工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法治需求,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生态文明等交叉领域研究。二要以改革破解法学教育难题,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明确要求 “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直击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法学院复建十年来,始终以 “培养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为目标,法学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以及交叉融合。三要以“担当作为” 压实领导责任。学习回信精神,最终要落到 “担当作为” 的实际行动上。我们将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将个人发展融入学院、学校与国家发展大局,奋力推动学院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法治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天大法学人应有的贡献。

杨漫路副书记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的回信,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这封回信不仅是对天大百卅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校师生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巨大鞭策。作为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必须将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法学教育创新的强大动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法科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将“实事求是”的校训与“德法兼修”的育人要求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坚定法治信仰、扎实专业本领和强烈担当精神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天大法学人的智慧与力量。

杨雅婷副院长说,首先,我们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筑牢法学人才培养根基。法学院本科教学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崇法厚德、致公天下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我们将进一步把回信精神融入法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我们要拓展国际化办学视野,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北洋法科从建设伊始,就注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院必须立足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秉承传统,大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最后,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回信精神,关键在于落实。作为分管副院长,我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着力提升管理效能,勇于改革创新,将回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更多优秀法治人才、为天津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于艳春副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我们深受鼓舞。天津大学作为百年名校,被寄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期望,启示高校既要传承“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也要在产学研融合、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展现担当。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师生群体的亲切关怀,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指导意义不仅限于天津大学,更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生动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