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至24日,第五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天津大学法学院代表队以书状第三名的成绩晋级庭辩环节,并在决赛中跻身全国八强,荣获全国二等奖。本次比赛由弭维老师担任带队教师和教练。比赛队员组成为:学生队长:24级硕士研究生郭林怡;队员:23级博士生欧蓝柠,24级博士生李秀颖,24级本科生陆语、李佳慧,24级硕士生湛歆玮、王梓萱,23级本科生尹玄珠。辅助队员:24级硕士生王琪琪,24级本科生左佳怡,23级本科生盖佳慧、王诺。



第五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八局、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指导,复旦大学、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徐汇区司法局联合主办。本届大赛一经发布,便获得了热烈响应。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65所内地及港澳知名高校,600余名青年学子积极报名,通过校内选拔组建了82支参赛队伍。在仲裁资源联动方面,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三地联动对赛事提供强力支撑,并选派资深仲裁员担任评委,推动内地与港澳在国际仲裁领域的标准对接与实务协同。

本次大赛以“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为主题,赛题紧扣海事海商前沿,以涉外船舶修理合同为背景,涉及跨境仲裁的程序与实体问题,同时以英文为工作语言,考验选手跨法域、跨专业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从6月13日拿到赛题的那一刻起,团队便第一时间进入与时间赛跑、与细节较劲的专注状态,逐字逐句研读材料,检索文献,撰写并不断打磨书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写出申请人方和被申请人方共四份文书,并以总成绩第三名的佳绩挺进庭辩环节。为了全力准备庭辩比赛,队员们自愿舍弃暑假休闲时间,一直留在学校模拟庭辩。为了应对比赛中的各种状况,队员们会进行反复演练,提出一个个质疑,详细记录漏洞,再次思考解决途径,反复打磨,确保在正式庭审中从容不迫。大家并肩作战,日夜不停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了底气。不管赛场如何,每一位队员都全力以赴,在赛场上展现出最专业的自己。

国家日益注重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天津大学法学院近年来也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参与模拟法庭是法学教育环节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培养法科学生的语言水平、专业水准,同时也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理性和正义的力量和光芒,在前辈和同辈身上学习经验、发现不足、完善自身。学院也将继续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比赛,切实通过高水准比赛增强同学们的各项能力,提升学生培养水平,为天大法学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