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法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座谈会暨“中国科技法治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5-21     来源:    点击量:

(通讯员 夏潭玉)2025年5月16日,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天津市法学会科技法学分会、北京杰烁律师事务所、北京箴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协办,天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司法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座谈会暨“中国科技法治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立法、行政、司法、学术和法律实务界众多权威专家,旨在庆祝《中国科技法律评论》正式创办的同时,共同探讨科技法治领域的前沿问题。会议也是庆祝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文科办主任、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俊艳致辞,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各界支持表示感谢,强调科技法学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期刊创办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术交流与指导实践。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回顾法学院十年发展成就,指出期刊创办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响应,期待其成为科技法治领域的标杆。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泽庆对《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表示祝贺,肯定科技立法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回顾了天津市人大在科技领域的立法成就,展望了未来的科技立法。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梅志红强调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期待刊物为天津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克俭总结了天津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呼吁学者参与“十五五”规划编制和相关立法工作。天津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管虹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回顾科技法学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应承担解读国家科技战略、搭建交叉学科平台、培育青年学者三大使命。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肯定刊物创办的意义,呼吁学者关注科技法的基础性问题,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矛盾。开幕式最后,张俊艳教授与《中国科技法律评论》主编易继明教授共同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揭牌。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知识产权司法研究基地主任薛杨教授主持主旨报告及出版社与友刊座谈环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技法律评论》主编易继明教授首先作题为“开创科技法学研究的新局面”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中国科技发展与科技法律演变的互动关系展开,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与法治建设的协同演进过程,分析了科技法学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任务。

易继明教授主旨演讲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社长郭善珊作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出版者,表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将通过深入研究与创新,成为科技法律领域重要阵地,支持国家治理并助力全球科技治理。《天津法学》副主编、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朱冬玲教授热烈祝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期待《评论》聚焦前沿法律难题、推动创新研究,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助力科技法治建设。《知识产权》杂志编辑吉利期待新刊成为高水平平台以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并促进科技法学研究系统化与精细化。北京杰烁律师事务所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朱洁琼律师强调《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意义非凡,将为科技与法律融合搭建平台,助力创新与法治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孙那副教授主持学者座谈环节。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管育鹰研究员指出科技法学涵盖多领域,强调科技创新治理应依法推进,需深入研究相关法律关系以保障创新有序。天津市法学会科技法学分会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吕凯教授聚焦中国科技法学的发展,回顾了科技法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历程,并展望了科技法学研究的广阔前景。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蒋舸聚焦刊物形式创新与内容多样性,强调其应反映科技法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系,期待刊物成为展示科技法见解的重要阵地,促进学术共同体交流。天津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韩其峰教授聚焦科技法律与制造业创新发展,探讨科技推动生产力及法律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杨华权副教授针对法学论文发表的困境,就刊物建设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法务诉讼部法务专家罗胜华从企业法务视角探讨中国科技法学理论的发展,期待学界与产业界加强合作。

座谈会之后,十余位专家就科技法和知识产权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第一部分由《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编辑部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倪朱亮主持。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绍喜的发言主题是“数据确权的现实主义方法”。发言围绕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现实挑战及未来发展路径展开,呼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践积累推进数据确权法治化进程,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田野在与谈中剖析了科技领域的数据权益划分与主体角色,探讨了数据权益的分置模式及多权概念。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恩典副教授聚焦数据特性,研讨非竞争性与非消耗性对数据财产权保护与流通平衡的挑战,并剖析个人信息保护法下个人数据权利缺失及数字劳动者的主体性困境。天津大学法学院刘海安教授讨论了数据确权必要性、传统财产法适用边界与数据权益司法保护路径,剖析了所有权争议与三权分置等概念与实践困境。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张军强分享了“商业秘密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报告围绕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展开,建议平衡权利保护与被告防御权,推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陈杰讨论了商业秘密证明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指出了强势保护与弱化风险并存的困境,剖析了专利公开与保密的矛盾,强调国家政策导向下要以强保护驱动技术创新。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季冬梅在与谈中研讨了商业秘密举证责任平衡,主张以证据推定减轻原告负担,同时防范滥诉风险,呼吁完善规则以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诉讼。

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天津知识产权法庭审判长刘雪峰法官在发言中探讨“技术类案件审判实务中的若干问题”,以天津三中院为观察视角指出,近年来技术秘密相关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秘点”虽非法律术语,但在技术类纠纷中已成为裁判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分析维度。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在与谈中指出,技术秘密具有复合性特征,其保护范畴既涵盖特定技术单元,亦延伸至整体技术方案信息,凸显技术秘密系统性保护需求。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冬直指技术信息边界模糊、核心秘密点难锁定及司法鉴定复杂三重挑战,并探讨商业秘密权利法与行为法双重定位下的审理逻辑革新需求。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副主编、天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司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李春晖副教授主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天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司法研究基地联合主任葛庆峰检察官就“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成案困境与建议”发言。报告聚焦于商业秘密刑事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制度优化路径,指出尽管近年来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数量激增,但刑事司法在打击侵权行为中的作用却受到显著制约,具体表现为刑事保护效能的“三重衰减”。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崔金珍教授在与谈中介绍了韩国《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条款,聚焦其修订对侵权严惩的趋势,为跨境案件的处置提供了制度借鉴。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赵乃馨老师结合企业实务经验介绍了企业保密审查机制,剖析了民诉、刑诉交叉的司法适用难题,指出须寻找程序法中技术调查与司法裁量的平衡路径。

天津大学法学院英才教授、中国犯罪学会罪犯矫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刑法学会副会长刘霜在发言中分析了“脑机接口的刑事法律风险及其应对”,系统梳理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前景与刑法挑战。天津市法学会科技法学分会秘书长、天津大学法学院杨宁副教授在与谈中探讨了脑机接口无强制标准导致的企业责任追究困境,以及医疗行为中人机交互责任归属的模糊地带。天津大学法学院李倩副教授讨论了行为归属理论困境与证据属性界定难题,呼吁刑事诉讼中为脑神经数据采集设定严格的程序规范,并构建技术证据采信标准。

会议最后由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扬教授进行学术总结。他以“科技与法律的哲学反思:在进步中守护人的幸福”为题,表达了对科技进步背景下的几点忧思:“自由的幻象与灵魂的困境:现代文明的悖论”;“进步与效率的暴政:量化思维下的幸福剥夺”;“技术中立的祛魅:价值观的隐形植入”;“学术的尊严与语言的救赎:对抗异化的最后堡垒”。他指出,要打破科技、法律、学术与幸福关系的上述种种困局,起码需回归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人性尺度优先。二是直面进步的代价。三是保卫“无用”的价值。四是坚守学术的独立。他希望将《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办成一个真正具有独立精神和内在灵魂的刊物,力争成为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科技时代艰难的人性归途,而不是成为终将被历史淹没的学术媚俗和语言腐败的证据。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法学院何悦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杨健副院长、杨漫路副书记、于艳春副院长和杨雅婷副院长,《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出版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团队,以及天津大学等各高校的其他师生。

作为座谈会和研讨会的前序活动,还于5月15日开展了两堂“北洋法律大讲堂”讲座,包括《中国科技法律评论》主编易继明教授的“知识产权法典化”讲座,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李学尧教授的讲座“法律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以人工智能立法为例”。

此次会议是科技法学界的一次盛会,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的扬帆起航,为科技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将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将为科技法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推动中国科技法治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向善发挥重要作用。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