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尹一君)2022年6月19日,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成功举行。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主持,来自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以及天津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等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参与座谈,纷纷对《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做出充分肯定并发表了学术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对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编委组建情况作出介绍,并指出为了促进新时期文化法治建设,繁荣文化法治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将编辑出版《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列入“十四五
”出版规划,自2021年起陆续出版《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上下卷)、《文化法治基本理论》,并将继续推动《中国传媒法治——以媒介融合为视角》,以及《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法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研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法治研究》《文化演出产业法治研究》《出版产业法治研究》《电影产业化研究》《传媒产业法治研究》《游戏产业法治研究》《娱乐产业法治研究》《域外文化产业法制研究》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
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孙佑海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委(按姓氏笔画序列)涵括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长马怀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石东坡,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文化室原主任朱兵,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刘松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肖金明,天津大学卓越教授张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欣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卓泽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胡建淼,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明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旭东,中国法学会法理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大学特聘教授谢晖,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法学研究》主编解志勇等来自文化法治理论与实务界的多位专家学者,会上就文化法治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达成了重要共识。
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编委会主任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
《文化法治系列丛书》总主编、天津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熊文钊教授指出: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已经突破传统知识的结构而成为新的知识增长点,为此更加需要学科交叉的方法自觉和法学体系构建的理论自觉,对于文化法治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及时回应社会实践当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同样需要法律的调整,就如何将纯粹的精神生活的法律自身作为人类文化的制度化的呈现,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在文化法治体系建构中予以体现,这也是文化法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文化法治系列丛书是一个开放的预期成果系列,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将文化法治建设的新成果不断纳入到系列丛书中来,将文化法学纳入到推动文化法学学科建设中来。
《文化法治系列丛书》总主编、天津大学讲席教授熊文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许琳、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王博、《瞭望》周刊编辑屈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在座谈会上发言,对本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发表了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许琳作为文化法治系列丛书责任编辑代表出版方就出版情况作分享。她指出:首先,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紧跟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担当起新时代文化法治建设大发展与出版使命,这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不变初衷。其次,文化法治系列丛书是国内首套以文化法治为主题的法学学术研究丛书,最先出版的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和文化基本理论研究,体现了丛书的创新定位、学术品位和鲜明特色。再次,在打造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出版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国家高端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和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主力军优势,围绕文化法治这一主题,以文化法治系列丛书为品牌,打造文化法治相关成果的组织集结和发布平台,助力文化法治研究的发展。我们将与天津大学等文化法学研究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提前介入并充分挖掘更多文化法治相关选题,与研究机构共同探索合作出版文化法治相关教材,借助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平台,助力文化法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文化法治系列丛书责任编辑 许琳
2021年7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首次就《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系列丛书进行推送并介绍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的内容与框架、意义与使命。2022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法学版头条刊发了熊文钊主编《加强新时代文化法治建设意义重大》一文,将文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推向了新的高度,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王博重点就以上两次出版发行情况作出介绍,同时就文化法治领域中文化概念的界定、既有文化立法路径的找寻以及文化法治的适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交流与汇报。新华社瞭望周刊屈辰就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和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座谈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邀请座谈会线上线下诸位专家就文化法治建设的方法、路径、前景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指出文化法治体系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法治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
与会学者专家纷纷就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发表心得并展开学术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对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指出“敬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眼光,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文化界和法学界的大工程”,同时就《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阅读后的几点感受:
“回应大势、夯实基础、系统研究、立法推动”是本书的特点与气质,“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蕴含着大发展,需要大文化,需要大法治,因此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出版呼唤文化法治领域的理性思考,这恰恰回应了大势,也具有广阔生长的可能性和空间;从文化法治的概念、文化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文化法治建设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以文化法学研究所使用的要素、方法、逐项进行基础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文化法治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夯实文化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卷书从概念、原则、原理到体系、要素、方法等逐项进行了基础性研究,而现在做基础性研究,对中国未来文化法治的不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法治建设工程或者文化法治建设事业,特别需要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支撑。”
莫于川肯定了《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本套丛书兼顾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的内容,文化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它同时是事业加产业,本书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统与现代,符合立法、执法、监督等过程论要素。”文化法治体系建设的宏观、中观、微观文化概念兼顾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文化立法、文化执法、文化法治监督等法治要素的诸多环节。”
“三卷书总体上是立法论内容,由立法带动执法、司法、监督等。这符合熊老师和他的团队,以及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的背景。但是,立法只是整个法治事业的一个方面,由此带动其他要素环节的研究,自然就会相继跟进,它就会做得越大越宽越强,这恰恰预示了它今后生长的可能性和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表示,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出版著作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体现了文化法学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次,有利于将文化领域相关法律制度汇总到一起,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文化法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文化法学实质性的研究对象,对于推动文化领域立法、推动文化领域法典化乃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明安总结到,文化法治系列丛书的出版对于推进文化法治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文化法治”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将文化与法治相结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文化法治”的角度出发,用法治保驾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另外一个是从“法治文化”的角度出发,法治建设的同时蕴含着文化,法律是一个很生动的东西,具有抽象性。所以说“文化法治”“法治文化”都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包含在今天的讨论当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玉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玉军就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保障文化繁荣”进行总结。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指导文化实践的重要理论,也是我们下一步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文化立法以及文化法治系列丛书出版的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