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嘉乐)2022年4月26日,“天大-国浩”计算法学系列论坛“计算法学最新的一些思考”讲座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天津大学法学院、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反腐败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未来法治研究院数据法学研究中心/数据法学实验室联合主任邓矜婷主讲,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计算法学负责人王燃主持。近百名天津大学校内外师生和实务界人士在线上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的第一部分,邓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计算法学方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法学方法基本步骤。计算法学方法是连接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的方法桥梁,是把计算机的技术和功能引入法学研究中必需的方法。它以研究某一法学问题为任务,将其转化为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予以呈现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已有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培养完成数据化后问题所需要的技术,再通过任务完成的好坏检测和完善有关技术。计算法学方法包括将法学问题数据化和运用计算机解决数据化后问题两个基本步骤。
讲座的第二部分为自动定罪量刑的实现方法。要实现自动定罪量刑,必须明确输入、输出、从输入到输出的实现三个基本要素。输入即为关于某个案件事实的描述,输出是对这个案件自动给出是否定罪、定何罪、量何刑的判断,从输入到输出的实现受限于法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模型的要求,在具体实现时有三种思路:其一,描述中的所有字都是相关的,让计算机学习;其二,描述中有些关键信息才是重要的,让计算机学习这些信息;其三,根据法条规则确定描述中的关键信息。
对于如何将定罪问题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邓老师指出,应当通过文本分类和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计算标签值,将文档的词作为输入,计算文档被判定为某种类型的概率。随后,邓老师说明了将定罪问题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的技术思路,首先,输入案件文本材料,并通过分词处理。其次,将历史案例以 “文本材料”“罪名”对应的方式,输入模型;模型通过学习输入的数据,不断更新内部参数,使得模型预测的罪名更接近历史案例的罪名;当模型的参数不再因为新数据的输入而发生变化时(也叫做收敛),停止训练,模型可得。最后,将新的案件文本材料输入模型,可获得预测的罪名。随后,邓老师以破坏共用电信设施罪为例,具体讲解了辅助量刑模型构建的过程。
讲座第三部分,邓老师介绍了计算法学方法的发展及前景,并对今天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计算法学方法是连接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拓展性、可解释性;同时,计算法学还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只有构建良好的计算法学生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它的发展。
嘉宾与谈环节,浙江大学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周翔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计算法学实践中的痛点——法律人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研究相互分离的问题,并提出希望更多法律人可以投身于计算法学并为之作出贡献;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梁爽主任肯定了计算法学方法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发表了见解。
主持人王燃老师对邓老师以及各位嘉宾表示感谢,同时向邓老师转述了听众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涉及计算法学应用的伦理规范问题、统计模型的误差、案件隐私数据的处理等。邓老师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
问答环节结束,会议室成员对主讲人邓老师、主持人王老师以及各位嘉宾老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