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法学院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党建工作 > 正文

法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1-25     来源:    点击量:

  11月20日下午,法学院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栾淳钰老师为法学院全体老师做“诠释、问题与对策——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活动由党委书记杨欢主持。

  栾淳钰老师提出,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和思政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浑然一体的。要注重课程的“人本性”,承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基础课、通识课的思想政治内涵,体现政治站位。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原则方向是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指向是世界一流大学,终极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栾老师提到,现在课程思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混为一谈,误解整体性;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过于生硬,缺乏系统化;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模糊不清,欠缺针对性是课程思政的宣传造势过犹不及,少了纯粹性。与此相对应,栾老师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建立系统性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立体渗透;二是呼吁价值性引导,挖掘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三是注重问题化回应,彰显课程思政的现实关照;四是实现科学性评价,助力课程思政的常态推进。

  法学院李士萍老师和于亮老师分别向与会老师分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李士萍老师谈到课程思政建设要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当中,对于法学专业课程来说,课堂设计十分重要,建议老师们在准备教案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

  于亮老师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享课程思政的经验。他谈到,课程内容方面,国际法与课程思政有天然的联系,一是充分挖掘天津大学法科走出的杰出校友,结合国际法的案例;二是更加突出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包括外交事件的评述。教学手段上,增加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增加国际法小故事,从加强课程自身的要求入手,比如说结课作业严谨,加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一定要引用一手资料。诚信意识严谨学风。通识课与课程思政充分结合,融入思政元素,注重学科交叉,激起学生的兴趣,本专业与法学知识相结合。

  杨欢书记结合学院情况谈了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做了重要讲话,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全覆盖,要门门课程有思政。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思考怎么把思政融入到课程中去。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加一点思政的元素,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穿插融入到课程中,像盐溶于水一样。我们学院目前获得近二十门市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立项。法学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一是形成共同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爱党爱国;二是深化思想道德和价值引领;三是促进身心健康人格素养;四是培养职业道德和法治思维。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与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健全完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和教学评价,进一步引导和督促老师们把课程思政融入到通识课和专业课之中。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